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,邯山區火磨小學開展系列活動,對孩子們進行節氣教育。
班級開展主題班會,讓孩子們了解驚蟄。每年3月5日或6日,當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。驚即驚醒,蟄為蟄伏。這個節氣前后氣溫回升較快,漸有春雷萌動,許多在寒冷冬季冬眠的昆蟲或動物,被逐漸出現的陣陣春雷驚醒,結束蟄伏的生活,“驚蟄”因此而得名。
驚蟄前后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,雨水漸多,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大忙時期。農諺有云:”到了驚蟄節,鋤頭不停歇”,同學們也尋找自己喜歡的花盆,栽種春天的希望!
在這個春季勃發的季節,愛繪畫的同學拿起手中的畫筆品味著驚蟄節氣的民俗文化,用自己的方式創作手抄報,描繪心中的美好,詮釋這多姿多彩的春天。
驚蟄民俗有吃梨的傳統。驚蟄吃梨寓意遠離害蟲和疾病。吃梨可以潤肺止咳遠離春季流行病。同學們體驗驚蟄民俗“吃梨”。
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,陰血相對不足,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、萬物始生的特點,使自身的精神、情志、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,生機盎然?,F代流行病學調查亦證實,驚蟄屬肝病的高發季節。此外,諸如流感、流腦、水痘、帶狀皰疹、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,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。注意調理起居飲食可起到預防疾病的目的。此外,在這個時節里,江南的“倒春寒”現象要一直延續到驚蟄的最后幾天,而北方的寒冷氣候則時間還要更長一些,所以“春捂”在此節氣中還很重要。尤其是老年人,在此節氣中不要因天氣變暖而將衣服減得過少。應隨氣候冷暖而適當增減衣服。